近几日,天气总归是有点冬日的样子了。气温从徘徊十二三度一下子下降到了零度,十几度的温差,还是让我们有明显地感觉,我至少穿上了羽绒衣。不大的雨,带着寒,再加上三四级的北风,让你的出行变得有些缩手缩脚的。南方的冷,可不比北方的冷。湿冷是它的特色。因此,气温一下降,再添上点风和雨,这冷便会冷到骨头里去,做起事来就有点僵的感觉。
凑巧有一天,雨不下了,地上也干了,只是风还有些大。心想,这样的天气少说还有三五天,不要指望短期内会有所改变,甚至春节前后都有可能会下雪,因为下雨,有几天没出去骑行了,我还是趁这个“好天气”去骑骑车吧。只是,大多数时间,骑行路上我是个“独行客”,我的那帮骑友,多数还在上班,不像我闲人一个。
冬季骑行,最紧要的是要保暖,但又不能臃肿。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,从网上买回了一套骑行服。穿着它,我已骑行了十来次,好几百公里了,大多是十度左右天气。这零度还真没试过。于是,我决定尝试一下。我把山地车稍稍准备了一下,然后就开始换衣服。上身只穿一件不太厚的吸汗抓绒内衣,就把这套防风保暖骑行服换了上去,推车到了屋外。还别说,零度天气果然有些寒冷。两条腿倒也不觉得,可上身明显感觉到了寒气的侵袭,特别是双臂的后片和背部,那可是透汗的面料,当然也就透风了。
飞身上车,调整好档位,我便沿着早已跑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沿江公路向前飞驰而去。这时的我,早已把自己全副武装。手套、魔术头巾做的帽子,戴上头盔和眼镜、再用另一条魔术头巾捂住整个脸。看外形,也真够“冷酷”的。这条沿江公路,是在资江筱溪地段修建了水电站后劈山开路修建起来的。从我们老厂生活区过去,大约有30来公里,因为车辆不多,特别适合骑行。
刚开始骑行的时候,尽管全副武装了,但上身仍然感觉到零度的“冷峻”。不过还好,骑行服的防风效果不错,特别是骑行裤,可说是一丝风都不透。这效果在放坡的时候更加明显。我是明显偏爱放坡的,因为速度明显地提高,从20公里提高到40多公里,甚至更高,那种爽快的感觉,那种对车子的娴熟操控,整个人都有起飞的感觉。这时的我,早已没有了冷的感觉,甚至觉得自己的体温,严格地说是表皮温度,在逐步接近环境温度,温差在慢慢减小。我突然想到了冬泳。那次俱乐部在新化海拔1500多米高的古台山聚会的时候,市里冬泳协会的队员也应邀参加了活动。他们告诉我,哪怕是下雪,他们也坚持每周活动两三次,每次20来分钟。他们的诀窍就是减小温差。先把外衣脱掉,在环境温度下适应几分钟,下水前再用江水擦擦身,然后就下到江水里。他们还告诉我,其实水里面还没有环境温度低。零度骑行,和冬泳有点类似,一旦温差减小,便不会感觉到冷了。
骑行大约半小时后,身上开始发热,热气被蒙在衣服里面,便开始出汗。很快,内衣的抓绒吸满了汗水,背部也像是涂抹了一层油腻。如果一直骑行,倒也没什么,汗气大多能自动排出来,特别是在腰部上面大约10公分,骑行服三个口袋的地方,“吸满”了汗水。汗水就是从这个位置排出去吗?因为其他地方全都是干爽的。而这时的我,也已经把领口的拉链拉开,任由冷风进入,以达到加快排汗的速度。放心,不冷。胸部的表皮温度已经非常接近环境温度了。不过有一点,一旦停下来休息、喝水,时间不能太长,否则,还真就会冷的。
从2013年7月算起,爱上骑行的我,已经骑行了6000多公里了。如果要去比骑行着特别爱好的从从成都骑行西藏,差不多就是三趟的距离了。当然,这个6000多公里,比不得骑行西藏。可这就是我的一个梦想。还在上班的那个半年里,冬天并没有怎么骑。如今,我已经退休在家。闲下来后,除了爬山,我把骑行当作了一项主要的健身活动了。因此,只要天气允许,我都会去骑行。而这零度天气,更是我挑战自己毅力最好的时机。几句打油诗为证:
年龄虽老人未老
骑行路上精神好
零度环境不惧怕
心态平和把病剿
挑战自我开心笑
化解郁积要动脑
健身从来添动力
评论